導演的世界,是一秒24格的動態思考;平面攝影師,則是千分之一妙的凝結瞬間。一動一靜,但兩個創作者手中的那把削鐵如泥的青冥劍,都叫做「影像」。

張毅,金馬導演,也是小說家;對他而言,一個好的畫面,必須像篇文學小說──舉重若輕,卻一針見血;用平凡生活,沉思生命議題。2015年春天,楊惠姍擔任美國摩根大通銀行Master形象大使,挑選平面攝影師。在他眼前攤開的,是來自全球、頂尖攝影師們的作品。他不發一言,只是靜靜的,用眼神輕輕掃過。

19歲便開始寫小說的大導演,眼光刁不刁?眾人屏息,就怕大導演沒一個看得上。但,有人讓他停了腳步。「這個人拍的作品,光線、細節營造細膩,畫面有故事。」

誰?單憑作品,讓張毅指名要他?

曹凱評,1983年次,曾擔任《痞子英雄》、《艋舺》、《天台》、《龍門飛甲》、《第36個故事》、《太平輪》等電影劇照師。拍攝周杰倫《十二新作》專輯、國際品牌YSL全球平面形象廣告的攝影師。

電影靈魂的交匯

曹凱評,Sam Tsao,一位才三十出頭的臺灣七年級生,目前卻已是兩岸三地一線影星,如金城武,章子怡,范冰冰等人的御用攝影師;與多位國際大師合作,如吳宇森、李屏賓;2014年更擔任國際品牌YSL全球平面形象廣告的攝影師,晉升國際時尚攝影師行列。

不過就在短短十年前,Sam其實完全沒想過,自己有天居然會走這一行?

父親是名導演,兒子卻不知道?

將白先勇作品《孤戀花》,拍成電視劇的臺灣名導演曹瑞源,正是Sam的父親。可別以為Sam的成就是父親刻意栽培的結果,因為這樣的「先天優勢」,就連Sam本人都不知道:「我國中時才知道,原來我爸是導演,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他多有名。」

但如果說後來Sam成為攝影師,和父親一點關係也沒有,又似乎不太公平。

「大概十九歲時,在《孤戀花》片場,第一次拿相機,拍了一些照片。」Sam開玩笑假裝生氣說:「我拍了一堆,結果他只用了一張。」

電影《太平輪》劇照

Sam說或許是年紀漸長了,發現自己拍攝的照片色調,愈來愈溫暖,愈來愈有「人」的味道

很多的巧合是緣份;很多的緣份是命中注定

一切看似誤打誤撞,卻又像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我喜歡聽古典樂、看美的東西、看展覽,但那時沒有想法,只是希望可以做和藝術有關的行業。」在澳洲唸書的Sam,沒想太多,只是專心的畫畫和拍照。拜當時崛起的網路部落格「無名小站」所賜,Sam的攝影才能,在網路上被伯樂發掘。

「我把照片放在無名網站上,結果被蔡老師看到。」 Sam口中的蔡老師,正是今年在坎城影展大放光芒的電影《聶隱娘》,也是候導的御用平面攝影師──蔡正泰。

「很感謝蔡老師帶我進入劇組,他這樣等於間接培養競爭對手。」慧眼識英才的蔡老師並不避諱同行相忌。十年後,證明蔡老師的眼光精準。

「在我創作源頭最深處,一些觀念、劇照的拍法,都有他最初教我的觀念在,原本我自己沒有查覺,直到後來發現,我處理照片的手法、喜歡的攝影呈現,和老師很像。」雖然只和蔡老師合作一部片,但Sam坦言,蔡老師對他的影響非常大。

電影《太平輪》劇照

戰爭時代一紙書信抵萬金

父子情感從家庭延伸到片場

和父親成了「同業」,看父親的眼光從「男孩」變成「男人」,「我拍電影後才發現,他的東西很有理想。畫面吸引人,要求很多細節,我很佩服。有時我反而會從他的作品裡得到靈感。」

曹導演對作品質感的堅持有目共睹;Sam的攝影技術,有業界工作經驗可磨練,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想的卻更深遠。

「《艋舺》的照片拍的很好,到現在我都很喜歡。但因為當時大家都說好,所以我有點被催眠了。」初出茅蘆,即獲得肯定,曹導不願看兒子少年得志,太過驕傲,所以故意批評。「其實他很客觀的想要點醒我,但那時候不明白他的苦心。」感情好的父子倆,生平頭一次,居然為了「創作」冷戰。Sam不改幽默調皮本性,輕鬆調侃說:「後來他大概嚇到了吧,所以之後的作品他都說很好。」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貴媚眼裡寫滿不捨

在每一個細節上下功夫

大量的拍攝邀約,讓Sam快速歷練成長。有別求學時期,純興趣的拍攝,工作,自有它的壓力存在。每一個邀約可能是機會,也有可能失敗。隨時都必須確認自己「準備好了嗎?」,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也唯有隨時準備好自己,才有能力即時吸收並做改變。

六年前,當時Sam在大陸拍攝《瘋狂的賽車》時,「我記得那天我沒有工作排程,在酒店休息,攝影師突然打電話來叫我去現場,並且把作品帶著。」原來,是吳宇森導演到片場探班,攝影師把握機會,將Sam介紹給吳導。吳導看了Sam的作品後提了一句:有機會可以合作。這個承諾,一等就是三年。案子啟動後一度暫停,就在Sam認為可能沒機會時,沒想到電影再度開拍,劇照師的位置,仍為Sam保留著:「沒想到吳導還記得我,記得這個承諾,覺得很感動。」

電影《太平輪》劇照

光影、細節、故事。Sam的作品,每每細細觀賞品味,總能引發無限想像空間。但Sam謙虛的說,能夠拍攝到好照片,是整個團隊的努力成果; 因為有演員豐富的表演,攝影師才能捕捉到情緒最飽滿的照片

痛苦,但也快樂

劇照師,看似光鮮亮麗,但心裡的壓力與身體的勞累不欲人知。上山下海,工作時間長,不能隨心所欲,隨時繃緊神經工作,Sam甚至一度壓力大到全身起蕁麻疹。不過寶石沒有琢磨,何以發亮?

電影《太平輪》,吳宇森國際名導,國際團隊,又是史詩戰爭片,一拍,就是一年。整整十一個月,上山下海,爆破、沉船、戰爭,場面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危險。為求逼真,爆破全是真槍實彈演出。演員因場次不同,或許還有喘息空間,但電影工作人員,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沒有鬆懈的一刻。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有幸福,當然也有辛苦。辛苦的代價都是過程,讓自己能看的更遠、想的更深。

和國際名導合作,不免令人好奇,有沒有從吳導身上吸收到「日月精華」?

「他總是笑笑的,只說很好很好,永遠不會超過五個字。他一直拍我肩膀,很像我外公,然後一直笑,笑到眼睛都不見。」

電影《太平輪》劇照

為了補捉最真實的畫面,爆破場面,每天都像活在真的戰爭裡頭。經過電影《太平輪》洗禮,也讓Sam脫胎換骨,改變看世界的眼光。

逆境是阻力,也可以是開創新路的強大助力

劇照師其實是很邊緣的工作者,要遇到一個尊重劇照師的劇組,更是可遇不可求。「會重視劇照的人不多。拍那麼多好照片,不一定會全被用。甚至有人會覺得這個工作可有可無。」

在數位化、修圖軟體當道、人手一機的時代,「攝影」的價值如何定位?Sam深切思考對於影像工作者可能的未來。「其實我們不止是劇照師,而是一個專業影像製作平台,拍照、打光、設計,我們有想法,甚至可以拍出電影裡沒有的畫面。」Sam認為從拍攝到視覺、設計,應是完整的後端行銷平台概念。

為了反轉現實的劣勢,Sam組了一個工作室,團隊成員多是年輕有創意的專業創作者。「如果我們可以統合整個視覺創意,包括設計;攝影,它可以像個集體的藝術創作。」面對困境與難題,Sam有七年級生的大無畏,反向思考,勇於顛覆世界。

因為工作的關係,Sam幾乎全世界跑透透; 在電影工作外,隨手抓拍的作品更添生活感。 透過鏡頭,我們看到攝影師眼中的世界。

退後原來是向前

成立團隊後,要考慮更多,不似以往單純拍照,每一步都要更加謹慎。一個案子,就是一個信任。

團隊剛成立,為了運作順暢,一切都還在努力調整。但Sam不改射手座的靈活,腦海裡已在描繪更遠的藍圖:「可以的話,我希望35歲退休,然後去做一些喜歡的事,例如拍攝許芳宜老師。」他笑稱自己喜歡做的都是「不賺錢的事」。

許芳宜,美國紐約時報曾以整版版面採訪,被媒體譽為「美國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的傳人」;2005年美國最專業的舞蹈雜誌,評選當年最受矚目的25位舞蹈明星,許芳宜不但位列第一,雜誌更以她充滿力與美的舞姿做為封面。

Sam曾應許老師之邀,跟拍紀錄將近三年時間。「許老師是很有靈魂的舞者,能夠紀錄她,是我覺得很有意義的事情。」跟拍許老師雖是無償拍攝,但Sam說:「在精神上而言,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能拍攝許芳宜老師,是攝影師的幸福;藉攝影師的鏡頭看到舞者的靈魂,是觀賞者們的幸福。商業攝影,Sam讓我們看到他的敘事功力;而與世界級大師的合作,則令人驚豔又感動。

燃燒自己而跳的「芳宜式舞蹈」充滿力與美,讓許多並不十分了解現代舞的人也為之感動。

讓世界聽見你的名字

有想法,有態度,才有深度;創作裡才容得下故事,鏡頭才能捕捉的到轉瞬即逝的美好。

創作,要能觸動人心,年齡從來不是標準;用心下過多少功夫,世界就有多大,感動才能深刻。十年,一路走來,Sam或許幸運,但他的幸運基石裡,有他的全力以赴、戰戰兢兢;或許還有點別人眼裡的瘋狂,卻是曹凱評之所以為曹凱評的生命必須。

Sam非常腳踏實地的說:「做藝術無論幾歲都可以做,只要有想法,甚至幾年後還有更多的體悟,這也是我一直沒有辦攝影展的原因。就像許芳宜老師,老師現在全身奉獻給教育,那也很值得去紀錄。」

 

》採訪編輯/彭慧雯、黃惠卿、陳星瞳  文字/呂玟均  攝影作品/曹凱評

》特別感謝電影《太平輪》劇照 北京小馬奔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許芳宜、lativ圖片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