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最新文章 / RECENT POST

 

2024-09-12
中秋月,月相隨 月亮名稱面面觀

 各位好久不見,最近過得還好嗎? 在這個吃烤肉吃柚子吃月餅的節日中,賞月,一定也是不可或缺的中秋雅致之一。 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月亮的各式各樣有趣的別稱,作為在賞月時與家人朋友分享的小故事! 接下來,就讓小編跟各位說說常見月亮別稱的由來。    月亮的模樣,最浪漫的想像 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產生的浪漫想像, 常常能夠看見用「鉤」、「弓」形容彎月, 而圓月則有「盤」、「輪」、「鏡」(即「鑒」)較耳熟能詳, 其他還有「環」、「丸」……等等,數不勝數。   ↑《吉月》以「吉」字為櫺,彷彿靠在窗邊賞圓月 古人又會在各種不同的形狀之間, 加上「溫度」或是「質地」上的表現, 質地的感受例如:「金」、「銀」、「玉」,可以透露出月亮的高貴皎潔,以及隱隱發出的溫潤光澤; 溫度上的表現,常見的則有「霜」、「寒」、「冰」,從這些詞彙是不是能夠感覺到一股清爽的涼意呢? 在組合之後,就變成在詩詞裡,時常看見的月亮代稱,例如「玉鏡」、「霜輪」、「銀鉤」……。   那些住在月亮上的動物夥伴們 如果說到和月亮有關的動物,那就非屬兔子和蟾蜍不可。 只要想到「月兔」,就一定會想到「月兔搗藥」的畫面,在日本和韓國,兔子則是「搗麻糬」。 月亮和兔子的淵源密不可分,古人用許多「兔」的詞彙作為月亮代稱, 例如「冰兔」、「玄兔」、「兔輪」、「臥兔」、「兔影」、「兔輝」……。 這些讓人眼花撩亂的兔子都是月亮,順帶一題,玉兔搗藥的工具——「玉杵」,也可以代指月亮喔! ↑《悅兔如意盤》呈現兔子的動態活力,良辰美景團圓相聚  或許是因為兔子長得比較可愛討喜的緣故,因此直到現在,每年中秋還是可以一直看見月兔的身影; 反觀另一位月亮小夥伴,蟾蜍的印象在中秋節便沒有那麼鮮明。 古時據說蟾蜍能食月,造成陰晴圓缺,和月兔一樣都是月之精,又由於蟾蜍產卵纍纍,象徵繁盛的生殖力與資源,因此在古代中國視為吉祥的象徵。 雖然現在大家也比較難把蟾蜍和月亮連結在一塊,但是蟾蜍其實常常出現在詩詞中代指月亮, 諸如「玉蟾」、「明蟾」、「清蟾」、「寒蟾」、「靈蟾」、「彩蟾」……,都是月亮的代稱。  ↑《一口珍》月下,與剛下班的望舒一口乾  忙碌的月亮使者 相信大家對「嫦娥奔月」以及「吳剛伐桂」並不陌生, 因此,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另一位「月亮使者」——「望舒」。 月神「常羲」生出十二個月亮,並且制定時曆,維持著世間的陰陽平衡。 因為工作繁忙,沒有辦法接送月亮孩子們,因此指派了一位「御用司機」,也就是望舒,負責為月亮駕車。 因為如此,「月御」也是月亮的代稱之一。 那麼究竟是何時,望舒變成月亮的代稱呢? 據說最早是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後人不斷沿用,望舒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月亮的代稱了。  以上是一些關於月亮名稱的小知識,祝各位中秋佳節愉快,柚子月餅吃飽飽~  

Read More
2024-08-15
澄明之悟:琉璃藝術的無限可能性 克拉克藝術研究中心特展

  如果有機會在這個夏天到訪美國麻州,千萬不能錯過楊惠姍的《澄明之悟》 於2024年7月4日至10月27日在克拉克藝術研究中心(The Clark Art Institute)的Michael Conforti Pavilion展出。這次展覽是一個難得的合作,由克拉克藝術研究中心和康寧玻璃博物館(Corning Museum of Glass)攜手舉辦。展覽「Fragile Beauty: Treasures from the Corning Museum of Glass」挖掘玻璃藝術中脆弱與美麗並存的部分,帶領觀展者體會玻璃媒材富有層次的哲學意味。從古至今,這裡的每件展品都在述說著藝術家們如何運用玻璃創造無限可能。 《澄明之悟》尺寸:76*68*33 cm 其中,藝術家楊惠姍的《澄明之悟》作為展覽亮點之一,讓觀展者感受到佛教無常的哲理,運用精湛的技藝,巧妙地將琉璃的光澤與透明度詮釋得淋漓盡致。與其他全球藝術家的玻璃作品並列展出,楊惠姍傾訴她對生命的深刻洞見,透過作品將思想交織成光與琉璃的視覺饗宴。    策展人的巧思  這場展覽的成功,少不了克拉克藝術研究中心收藏與展覽部總監Sylvia和Leonard Marx,還有裝飾藝術策展人Kathleen Morris的精心策劃。Morris談到這次策展經驗時,特別提到了玻璃藝術家們令人驚嘆的創造力。她說:「能夠從康寧玻璃博物館的豐富藏品中挖掘出這些珍品,並將它們集結在一起,實在是一件愉快的事。」   策展人不僅是展品的挑選者,更是展覽背後故事的編織者。Morris巧妙地將玻璃藝術的歷史演變與全球文化的交融呈現給觀眾,為每件作品建造與觀者溝通的橋樑,向觀眾訴說內在蘊含的情懷與故事。   在這次展覽背後,康寧玻璃博物館可說是最大功臣。他們擁有超過3500年歷史的玻璃製品收藏,也是一個教育與研究中心,致力於推動玻璃藝術的未來發展。這次展出的作品從古羅馬時期的奢華器皿到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不遺餘力地展現玻璃藝術的多樣性和潛力。    你不可錯過的展覽細節  展覽日期:2024年7月4日 - 10月27日展覽地點:克拉克藝術研究中心 Michael Conforti Pavilion, 馬薩諸塞州威廉斯鎮如果你對藝術有興趣,這個展覽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機會。來看看玻璃藝術如何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閃耀出令人驚艷的光彩吧!   克拉克官網:https://www.clarkart.edu 康寧官網:https://home.cmog.org

Read More
2024-07-19
有「賴」一條名為緣分的線

月刊編輯/許語芹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頭擦身而過,衣服意外拂過,代表他們經過八千次因緣輪迴。 如果一對佳偶能夠結婚,那是經過了八千世,穿越八千層的因緣,才能到彼此身邊。」 ——出自電影《之前的我們》 通訊軟體普及之後,人與人之間能夠連結的機率,比以往更加唾手可得, 知名的社會學理論「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曾提到世界上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僅需要少數的中介人(大約6位),就能與對方產生連結。 網路上隨手滑過的一張臉孔,可能就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這樣聽起來,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有關係,是嗎? 然而,我們雖然能輕易與他人建立聯繫,這些聯繫的質量卻往往參差不齊。 不信的話,現在就打開LINE,瀏覽一下裡面的聊天紀錄。 你看到多少沒被點開的訊息?(而且點開後可能也不會仔細閱讀)多少個棄置的群組? (有些甚至還會忘記當初建立的原因)當然,還有那些機器人郵件以及死纏爛打的廣告訊息。 這時,再回頭細細閱讀那些家人與朋友的訊息,即便只是雞毛蒜皮的日常,或是簡單的寒暄, 它們在心中佔據的份量明顯和前述無關痛癢的「連結」不同。 前陣子,看到加拿大韓裔導演席琳·宋(Celine Song)執導的作品,不禁讓人覺得「緣分」真是神奇的東西。 緣分,是對人與人之間交會的一份理解,人際網路越來越繁複的現代社會,更顯它的浪漫。 這套無人能參透的神祕機制,似乎在東方文化中無所不在, 文學以及影視作品中,更經常將緣分具象化成絲線, 千絲萬縷地纏繞:大部分是萍水相逢,有時候,則是悠長的牽掛。 圖片:LIULI 金玉和合 交換每一天的故事,是人們維繫關係的方式之一,延續緣分,有時順其自然,有時又需要悉心照料。 人們渴望連結,並不只是想要語言的交換,而是更深刻的陪伴。 就如同LINE的slogan:「始終陪伴在你身旁。」在連結世界的同時,其實更想讓人感受到陪伴的溫度。 這些連結,就像是一件又一件琉璃藝術品, 在經過無數人心血的錘鍊、燒製、打磨後,成為一個企圖抓住「永恆」的象徵物; 當我們想到琉璃時,除了它的「易碎」,也能直接感受到藝術品與人之間無可取代的「關係」, 再透過晶瑩的琉璃,將這一份「關係」,傳遞給其他人。 或許,語言和訊息的本質是脆弱的,在偌大的訊息之海中,又太過容易被時間沖刷侵蝕, 但是,那些因為語言而在心中點燃的亮光與力量, 不總是一直在提醒我們——世界很大,但你永遠不孤單!   「→ 加入官方LINE好友」

Read More
2024-07-19
敦煌,心的源起 琉璃心賞會|絲路光華一日文化體驗

  撰稿|琉璃工房編輯部   上週六(7/13),琉璃工房偕同超過30位琉璃心賞會的貴賓朋友, 一同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主要參觀佛光山籌備十年、與敦煌研究院合作、 百年來規模最大的敦煌藝術特展,也同時觀賞館內各項佛教藝術文物, 包含藝術家楊惠姍創作、供奉於普陀洛伽山觀音殿的五米高千手千眼觀音。   「我的佛教藝術創作學習,全部來自敦煌!」 對楊惠姍來說,敦煌深厚的藝術內涵,三十多年來深深影響她的創作, 因此工房團隊一手策劃這次最特別的琉璃心賞會貴賓活動, 彷彿與楊惠姍一起重溫1996年踏入敦煌莫高第三窟時, 看見元代千手千眼觀音壁畫,帶給她的震撼。   在遊覽車上,此次籌備活動的顧問,工房前總經理王秀絹, 特別分享琉璃工房與敦煌的因緣:2000年時值敦煌藏經洞百周年, 敦煌研究院舉辦的「千年敦煌今再起」楊惠姍現代琉璃藝術展,竟然遇上百年少見大雨! 在橋斷的情況下,運送琉璃作品的貨櫃車只能鋌而走險過河床,穿越狂風暴雨, 最後才順利抵達。帶領貴賓感受沙漠嚴苛環境之下,千年來敦煌塑佛師的虔誠與熱情, 以及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的艱辛,與這次展覽的珍貴。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在會面時也分享,2011年楊惠姍以敦煌莫高第三窟壁畫為本, 立體雕塑重現的千手千眼觀音塑像,原訂的是3米高度。 後因佛館空間宏偉,楊惠姍毅然決定在短短68天重塑一件五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 安座當天,因尺寸較大從早忙到傍晚,遲遲無法順利運入觀音殿, 星雲大師得知此事後,與原先供奉的小千手千眼觀音溝通: 我不是不要祢,外面那尊大的比較合適這個空間, 眾生也會心生歡喜,未來我會為祢找到合適的地方弘法。 五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於是奇蹟似地順利入殿。 自此,敦煌第三窟元代千手千眼觀音壁畫,跨越了六百多年, 以立體雕塑的形象,接起了一份慈悲與熱情。 工房特別邀請台灣屈指可數、同樣對敦煌揣懷無限熱情的專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簡佩琦博士,來為貴賓朋友導覽。 她從2003年開始,便每年都前往敦煌考察,從未間斷。 「也許我前世就是敦煌人吧!」她笑著說。 近2個小時的導覽時間,簡博士以深入淺出且豐富的多角度,重新剖析敦煌藝術份量厚重的歷史。 在莫高窟第45窟的展間,簡博士還特別請所有人坐下, 她說:「實際在敦煌洞窟裡,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觀看壁畫。」 屏息凝神,大家隨著她的引導,從西壁佛龕的雕塑解析, 到穹頂,到南北壁的經變,細細欣賞這個莫高窟唐代最精彩的洞窟藝術……。   這次的參訪體驗,希望能搭建起一座橋樑, 連結現在與過去,提供人們一雙眼睛,一窺過去的樣貌。 即便無法阻止敦煌壁畫隨著歲月逐漸斑駁,我們卻能夠用盡氣力, 只為了保存那一窟又一窟的華美與瑰麗,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嗎?   活動結束後,一位貴賓熱情地握住工房伙伴的雙手說:「真的很感謝工房辦了這個活動,不然我就要錯過這麼棒的展覽了。」 本次活動非常感謝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協助與支持、簡佩琦博士精采的導覽, 以及所有對藝術與文化懷抱著愛的貴賓朋友, 因為有這些澎湃,敦煌,心的起源,綿延不止。     相關琉璃佛像作品歡迎蒞臨參觀 琉璃工房佛光山藝廊官方LINE https://lin.ee/1AN5MlB

Read More
View All

 

 

文章分類 / CATEGORY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