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夢想~無價收藏』迪士尼套組【贈展示盒】限時活動!!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來去看看

東 方 極 致 工 藝 的 復 興

 

1987年,琉璃工房成立於台灣淡水。楊惠姍、張毅創立了第一個琉璃工作室,成為當今華人世界極具規模的琉璃藝術與文化品牌。

 

琉璃工房選擇以「琉璃脫蠟鑄造法」(Pâte-de-verre)作為創作技法,在世界玻璃藝術蓬勃發展,卻獨缺東方琉璃的情況下,將中斷數千年的琉璃文化傳承下來。從一無所知的黑暗中摸索,提升到過去全世界不曾有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以這個技法述說琉璃工房與民族文化、歷史間依存的情感。

 

琉璃脫蠟鑄造法主要的過程中,所需的耐火石膏模是經由蠟膜加熱後脫除取得,再經由琉璃原料鑄造而成為琉璃作品,故名「脫蠟鑄造」。琉璃脫蠟鑄造工序十分複雜,需經過十二道工序方能完成一件作品,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任何失誤,否則易使作品碎裂、或產生不規則氣泡或雜質。即便如此,此技法的優點可以極精美細微地呈現作品的細節,無限拓展琉璃的創作空間。

 

十九世紀,法國以「水晶粉脫蠟鑄造」重現三千多年前古埃及失傳的脫蠟鑄造技法,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這個技法被推動復興,技術的革新促成了整個歐洲的琉璃創作煥然一新。

 

根據目前出土的文物證明,中國在漢代即已嫻熟這個技術,但漢朝以後失傳,成為東方工藝史上斷線的遺憾。直到1987年,琉璃工房以復興琉璃藝術為己任,將幾乎被遺忘的脫蠟鑄造法,重新延續,琉璃自此展開新的藝術旅程,因為如此,今日華人地區超過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也使用相同的技法。

 

如今,琉璃工房在全球已成為琉璃藝術的代名詞,楊惠姍與張毅被譽為當代琉璃藝術的開拓者與先鋒。琉璃工房於亞洲與歐美等地設立藝廊;不僅作品多次受邀至日、美、英、義、德、法等國展出,獲得超過23家世界級重要博物館的永久典藏,而全世界至少有32位國家元首,接受過琉璃工房作品作為贈禮,亦多次選入奧斯卡及艾美獎頒獎盛典禮籃。

琉璃工房作品的底部,都刻著一個用鋼鑽鐫刻的號碼,如「68/2750」,表示這件作品限量製作2750件,當中的第68件。

 

限量,則是箝制了無限制銷售在市場上受歡迎的作品的可能,而必須永遠不斷地創作。

 

一件琉璃作品上市之前,至少經過六個月到八個月以上的設計、企劃與製作的過程,皆是難以預估的投入。在琉璃工房浪漫的理想裡,「琉璃」永遠應是深深依附在學習和領悟的過程中,是一種良知,一種自省。人若傲慢,常忘了「無常」,忘了生命脆弱。創作過程沒有了悲憫,人的靈魂,付之闕如。

 

利潤主導的量產製造模式,顯然完全違背琉璃工房的「創作意識」和「大我關懷」。 1987年開始,琉璃工房在一片嘈雜喧鬧的市場,為自己靈魂,設立了永遠不悔的自我警示。

 

作品的「說明文」,看似屬散韻的綜合體,然無定律,從開始出現,僅因張毅一貫對待實物的嚴謹態度,和大部分的說明文都是他親為手撰,顯出風格統一,也似乎有了一個「格」的存在。這個無形的「格」或「體例」,如果用詩作「賦、比、興」來說,那就是張毅慣用氣勢磅礡的直敘開義,用揭示比喻的方式將文人思想和作品主題結合,但力透紙背的,還是文句中時而湧起的感情,把「興」的原則發揮淋漓。

 

在所有文化藝術的創作形式中,「詩」向來被放在最崇高的位階,因為和雕塑、繪畫等相較,詩受到載體的限制最小,最能充分表現創作者完整的意識。這種抒情又結合理性的手法,是非常主觀的,但琉璃工房的說明文卻成功導入了寫作者的主觀言志而不受排斥,從而影響了國際先進的業者和市場追隨者們的觀感,也令許多學人慨然心動。

 

所有的創作都有它的時代背景,而每一個時代的影響是會傳到下一個時代的,文學不是突變的,傳統是歷史的秩序,而每一個時代的新作品則是調整了原來的秩序。這樣源遠流長和綿延的關係,是琉璃工房認知的。從琉璃工房說明文字風格上顯現簡麗而雅的古風到李白式的抒情言志痕跡,轉變為電影影像般白話的現代式,琉璃工房在一脈傳承上受到豐富的滋潤,因而足應理想實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