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楊惠姍來說、敦煌,並不指甘肅省敦煌莫高窟這個地方。在她心裡,敦煌,是從北涼開始,到晚清為止,一千四百多年的一種熱情。

一九九九年,敦煌展在臺灣台中展出,敦煌研究院的樊錦詩院長一句話,鼓勵了楊惠姍,樊院長說:「楊惠姍,妳是莫高四九三窟。」因為,現在的莫高窟,只有四九二窟。

 

一千四百年過去了,留下今天的敦煌,將來,我們留下什麼?

一九九八年,日本奈良藥師寺住持高田好胤曾向楊惠姍,鄭重地展示他們的鎮寺之寶,是一幅唐代敦煌的大般若手抄經,一百公分長的小經卷,說是用了一千四百萬日幣取得,敦煌的價值,用世俗的價值怎麼評估?那麼,史坦因、伯希和,用牛車十大車運走的是多少價值?一千四百年過去了,留下今天的敦煌,將來,我們留下什麼?

這位日本高僧高田好胤,一生曾經兩度循著玄奘西行取經的道路,從西安、陜西法門寺,一路到敦煌出陽關,這位日本友人的心裡,敦煌是全人類的寶藏。不過,另外一位日本遊客,卻提出另外一個思考:過去的敦煌,非常了不起,現在,你們有什麼?

二○○○年七月,是敦煌發現藏經洞的一百年,在現代敦煌,有長達數月的國際性慶祝盛會,樊錦詩院長提出邀請楊惠姍至敦煌舉辦作品展。樊院長莫高窟四九三窟的期許,再次鼓舞楊惠姍。

中國,應有人承繼那熾烈的佛教藝術熱情,讓中國佛教藝術源源不斷。如果,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像唐代一樣氣度恢宏的當代中國佛寺、佛像,是一個什麼樣的風貌。那麼,莫高四九三窟,可以在任何地方。那麼,莫高四九三窟,可以是任何人。

 

元代敦煌莫高第三窟壁畫將風化消失

楊惠姍曾經進入敦煌莫高第三窟,親自觀摹了元代千手千眼觀音壁畫,楊惠姍直接就以莫高第三窟的元代千手千眼觀音壁畫為本,開始雕塑一尊幾乎是相同大小的立體千手觀音。

第一個黏土原型在楊惠姍工作了五個月之後,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黏土原型從工作檯上掉到地上,斷裂成數段,時間的損失,使她面臨重大的進度壓力,兩天之後,楊惠姍領著兩位助理,在最後的三個月內,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在她的紅樹林工作室足不出戶,一直工作到二○○○年六月八日。最後的兩星期,每天睡眠時間僅三、四小時,因為長時間的站立,她的腳踝腫脹到無法穿鞋。

二○○○年七月十一日,無數巨型的現代燈架,照亮了敦煌的佛窟山壁,開窟一千四百年來,敦煌從未如此顯現過它的夜景全貌。楊惠姍的新千手千眼觀音,當日稍早,也在敦煌博物館中在所有國際人士面前展現。

對於楊惠姍而言,在臺灣第一階段衝刺裡,她的腦子裡,不斷以窯爐可以容納的尺寸為限,因此,九十五公分的大小,已經是極限。當九月二十一日,臺灣大地震,第一尊千手千眼觀音泥塑原型,摔裂成數段。

當時,楊惠姍第一個念頭是:來不及了,完成不了了。但是,兩天之後,楊惠姍重新開始塑造新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時,新的觀音像已經沒有窯爐的尺制。楊惠姍心裡清清楚楚:沒有「進度」,沒有「時間」,沒有「尺寸」,沒有「完成」。面對這樣的覺悟,楊惠姍變得十分坦然。

下一階段,十年、也許十五年,楊惠姍將以畢生之力,翻鑄成為全琉璃的造像,這是難以想像的工程,直是敦煌鳴砂山的砂粒,無限無涯的熱情矣。

此圖為1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千手千眼千悲智》。

為了永留逐漸消逝的敦煌第三窟元代觀音壁畫

多年來,楊惠姍使用各種材質雕塑立體重現 她的最終目標,

是以「琉璃」材質 燒製出一尊四百五十公分高的千手千眼觀音

這是她的「今生大願」 現階段已完成1米及2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的燒製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琉璃脫蠟鑄造觀音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