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5日,早上8點半,楊惠姍開始在美國康寧博物館玻璃藝術工作室(STUDIO OF CORNING) 的第一天教學課程,課程的名字叫「探索鑄造玻璃」 (EXPLORATIONS IN GLASS CASTING )。

這個全世界最著名的玻璃藝術課程,聘請全世界著名的玻璃藝術家教授各種玻璃藝術,包括:以義大利威尼斯吹製玻璃技法聞名世界的利諾.塔亞彼耶得拉(LINO TAGLIAPIETRA)。如果,你對玻璃藝術品不熟習,上網查詢一下,很容易知道這位先生的名氣。如果,還不是很清楚,就查一下他吹的一個玻璃瓶子的市價。

在康寧玻璃藝術工作室的藝術家名單上,在PAUL STANKARD,ERIC HILTON,KLAUS MOJE之後,楊惠姍以LORETTA YANG的名字,成為第一次出現的華人玻璃藝術家。

楊惠姍以LORETTA YANG的名字,成為第一次出現的華人玻璃藝術家

第一次在康寧玻璃藝術工作室執教的楊惠姍,帶著跟她工作了19年的綽號「阿諾」的林志昌當助教,他們第一個挑戰就是:在正常情況下,琉璃工房通常要用15天完成的製作流程,如何在這個陌生環境裡,使用陌生的設備,在五天之內,教這些來自全世界的學員,從設計雕塑原型、翻矽膠模、灌臘﹑脫臘、翻耐火石膏模、放置玻璃料、燒鑄、脫模、冷加工等等流程,完成他們各自匠心獨具,甚至是稀奇古怪的作品?

九位學員幾乎是經過完全透不過氣的整整五個工作天,連康寧工作室的技術人員,都極度關心這些造形全然自由發揮的作品,怎麼可能完成?不安、懷疑,讓康寧工作室的技術經理三番五次地對學員心理建設喊話:「你們來工作室的目的,是那個學習,而不是期待一次就有一次完整的作品。」熟習楊惠姍的人,都知道她不接受這種說法。

楊惠姍帶著阿諾分秒必爭的工作,晚上甚至工作到11點,擔心這種鐵硬作風在這個崇尚自由的國度裡,有人不適應, 楊惠姍反復地解釋:「學習,當然很重要。但是,沒有人希望作品失敗。我們既然來了,我們就希望來的值得。」

開爐,是楊惠姍康寧工作室的倒數第二天,因為最末一天要留給切割、拋光等冷加工。晚上七點,學員開始拆石膏模,大叫聲、呼喊聲、歡呼聲、此起彼落。OH!MY GOD!叫上帝的聲音,是五天來最熱烈的開心。九位學員,九件作品,悉數成功。

TINA OLDKNOW,康寧博物館的館長,特意來看楊惠姍。三次提及上海的琉璃博館,光是外觀的照片,她就再三表示了是了不起的創作。

明天,是楊惠姍這次教學的最後一天,她並不太清楚這個工作室為什麼叫FREDERICK CARDER工作室。張毅在康寧博物館裡找到一張CARDER先生的照片, 這位英國先生一手創建了康寧玻璃公司,以及STEUBEN 水晶玻璃。他從吹製開始,67歲開學PATE-DE-VERRE。他一直工作到96歲,才覺得該退休了。

在某種意義上,楊惠姍一定喜歡CARDER這樣的人,而CARDER先生如果還健在(CARDER先生100歲才辭世),大概也很歡迎楊惠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