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只是短短三百年前,人類甚至還無法大量、快速、便宜的製作出透明澄澈的玻璃;三百年後,今天我們的生活已完全離不開玻璃這個材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的手機玻璃面板以及無所不在的光纖網路,都有玻璃的存在。

造成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世界兩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而這兩次工業革命,都是從英國開始。

玻璃藝術品在中古歐洲,始終是皇室和貴族才能擁有的掌上精品。因為玻璃製作成本始終居高不下。一位手藝高超的吹製玻璃工藝師,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養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最代表性的意義是「用機械取代人力」,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電」的使用,這兩次劃時代的革命,大大影響玻璃製程的蛻變。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丈夫亞伯特親王,除了為人所知的愛情故事之外,他們兩個人對英國的貢獻和改革影響重大。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年期間,帶領英國在經濟上走向空前繁榮,更難得的是,兩位對藝術和文化的推動和支持不遺餘力。在維多利亞女王的支持下,亞伯特親王和亨利.科爾爵士,一位和自己有著相同理念的朋友,力排眾議,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了「全世界第一場世界博覽會」,間接推動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

這場世博會和玻璃之間,有幾個重大意義。第一,展覽會場玻璃水晶宮,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四倍大,使用八萬四千平方公尺的玻璃,相當於八個半足球場面積,卻只用了短短六個月即完工。它不止是一棟建築物,更大的意義是,展示「玻璃」這個材質的蛻變,和「玻璃」在這個時代的定義。

第二,博覽會取得極大成功,展會盈餘18萬英鎊被用於興建起教育和文化機構,包括後來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一開始便與傳統博物館不同,定位在收藏實用的工藝美術上,是一間生活互動最有關聯的博物館。這棟與英國大英博物館齊名,並多次被民眾票選成為「歐洲最佳博物館」,不但擁有全世界最多的「裝置藝術」收藏, 也是全世界第一家,以煤氣燈作為照明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