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編輯/范婷婷 圖片提供/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
華盛頓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的成立,肇始於一個簡單的提問:女藝術家都在哪裡?它的存在呼應了女性主義學者「將女人放入歷史」的主張,致力於以女性觀點闢出自己的美學脈絡,增加女性藝術家對於藝術文化貢獻的能見度。
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簡稱NMWA)是一家專門紀錄女性藝術成就的博物館,展示領域包括視覺藝術、表演和文藝等。此館於1981年11月註冊成立,兩位創辦人有感於博物館藏品性別失衡問題,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加強典藏女性創作作品,以推廣女性藝術為職志,收藏自文藝復興迄今的女性藝術家作品。作為一個私立的非營利性機構,成立之初,在Holladay的私人住所開始運作,直至1983年買下位於華盛頓特區白宮附近的原共濟會聖堂,NMWA遂於此地安居落戶,而歷時五年精心設計改建的博物館,更贏得無數建築獎項。
接待區以NMWA藝術藏品和美麗的水晶吊燈為裝飾,白色大理石樓梯向上延展到閣樓空間。 (攝影:Tom Field)。
1987年春天,NMWA敞開大門正式開展,由藝術史家埃莉諾塔芙茨博士(Eleanor Tufts)籌辦首屆展覽─「1830至1930年代的美國女性藝術家」,以獨立的性別視角探討百年間女性身份在藝術史上的意義,為了強調美術館對女性創作領域的關注,開幕式特別委託作曲家依據館內五件女藝術家的創作作品譜寫雙鋼琴樂章,由兩位女鋼琴家與國立交響樂團合奏,而這首序曲也預告了NMWA從一而終的展覽定位:希冀能以新角度探討女性經驗,呈現女性卓越藝術成就。
Faith Ringgold,For The Women's House,1971。從畫中各色職業的女性可以閱讀出藝術家對性別身份的探索和質疑。
開館迄今,NMWA已策劃超過150次異彩紛呈的特展,如法國雕塑家卡蜜兒(Camille Claudel)的素描、繪畫和塑像品,證明她不僅是羅丹的情人,還是位天賦異稟的藝術家;另有美國瑪格麗特‧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深入戰地不讓鬚眉的紀實攝影、荷蘭畫家Judith Leyster奇詭怪異的自畫像、非裔美籍攝影師凱莉‧梅‧維姆斯(Carrie May Weems) 探討他者性與後殖民主義議題的銀版攝影作品等。館方並陸續收藏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德國女畫家卡特‧寇維茲(Kethe Kollwitz)、時尚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等人的作品,目前館藏約有八百位藝術家二千七百件創作,且附設一間上萬藏冊的女性藝術圖書中心。
NMWA並積極介入女性養成教育,與美國女童軍結盟,舉辦活動推廣女性創作,希望能從教育紮根,凸顯不同族裔的性別角色可能擁有的相異感知經驗,透過NMWA的努力,一個性別平權的未來正逐步成形。
2013下半年,NMWA展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奧黛麗尼芬格(Audrey Niffenegger)的超現實作品,她是電影《時空旅人之妻》原著作者,作品主題多圍繞潛意識及夢中迷魅情境。圖為其自畫像〈新世界飛蛾〉。
〈大願〉,60X33X29cm, 1997年典藏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 2001年典藏於美國寶爾博物館。
〈大願〉的典藏故事
某個冬天,楊惠姍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街頭,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婦女,手中抱著一個衣不蔽體的小孩睡在街道上,另一更小的孩子光著屁股,趴睡在銀行過道的冰冷臺階上。藝術家心生憐憫,創作了一款名為「大願」的作品:巨大的手掌裡,躺著一個熟睡的嬰兒,楊惠姍覺得,那是世界上每一個小朋友都應該得到的溫暖,也希望世人都能擁有一顆孩童般純潔的心。1997年,NMWA永久典藏〈大願〉。
楊惠姍於工作室內進行〈大願〉的原型雕塑。
(原文刊載於琉璃藝術月刊/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