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曾經說過一個故事。一個三歲的小沙彌在沙地上畫畫,快要完成時,差點被路過的大人踩到,小沙彌一臉緊張地保護他的畫,大叫:「小心!」大人覺得很有趣,低頭問他:「你在畫什麼?」小沙彌指著地上的畫,笑著回答:「佛。」大人左看右看,怎麼也看不出來,只好說:「長得好不一樣」,小沙彌依然面帶笑容,完全不在意地說:「看不懂也沒關係,這是我的佛。」

《千一自在》

自在,最接近禪宗的理想。

禪宗發源于魏晉南北朝後期的禪學流派,隋唐時期演變成禪宗,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
在發展過程中,禪宗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思想,秉承佛家的「達則兼濟天下,入則獨善其身」精神,
並融合儒家倫理生活的規範,也吸取道家的「自然」觀念來詮釋人的生命自然狀態、人的本性。
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使佛教從深奧走向淺顯,從繁瑣走向簡單,從而形成較完整的思想體系。

《隨緣自在》

自在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試想,如果你從小有先天性疾病,到終老飽受死亡威脅,你會快樂嗎?
如果你年輕意氣風發受到各界關注,毅然離開溫室並轉業到另一個領域,你會茫然嗎?
如果你轉業後的艱辛超過你的想像,燒光財庫仍屢屢失敗,你會無助嗎?

以上,都是張毅的親身經歷,他是金馬導演,也是琉璃教父。

《抱拙自在》

不是很對稱,也不是很工整的面孔,像是人間的不可掌握的樣貌,一張張寫意自然的線條,卻也充滿著自由、奔放。

張毅希望藉由這些琉璃作品告訴大家,不論如何,自在。

張毅的琉璃自在,對生命,自在,對人間,自在。

《樂苦自在》

生活在忙碌、緊張、動盪、紛亂的今日社會,必須尋找一股安定我們浮躁心靈的力量。

禪,無疑是祛除我們心中焦慮疑懼的力量;禪,是安住我們身心的一劑清涼散。

雖然佛學上最高層次是「無住生心」,一般社會大眾恐怕不易做到,

但仍應先求安心法門,而「禪」就是安心的不二法門。

—《星雲禪話.序》

《不可說自在》

慈悲與智慧的方便法門
自在佛是禪意的,也是生活化的。可以出現在家居環境中,也可搭配文人雅集,成為現場氣氛的引導與傳遞。

透過一尊尊澄澈的佛像作品,達到心靈的安寧。寧靜致遠,允許放空。
當身心放鬆,初心回歸,

不拈花,也微笑。

《恆美自在》

《無畏自在》

關於琉璃工房

1987年, 由台灣出發而成為一個國際聞名的文創品牌,由金馬及亞洲影后楊惠姍與導演張毅創立華人第一個琉璃工作室,以「LIULI」作為品牌名稱,將失傳千年的「琉璃脫蠟鑄造法」(Pâte-de-verre)作為技術核心,繁瑣且嚴謹的十二道工序的創作,廣受世界華人收藏。創辦人張毅生前期許「讓台灣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如今作品獲超過22佪世界級重要博物館的永久典藏,舉辦數十次國際藝術大展,被譽為華人琉璃藝術最高形式的代表。

關於藝術家張毅

張毅(1951-2020),台灣電影新浪潮代表人、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導演、編劇、小說;為復興中斷千年的琉璃文化,與楊惠姍共同創立華人第一個琉璃工作室,美國紐約時報評論他是「亞洲Studio Glass運動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