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毅 刊載於<TMSK大千專刊>

2011年12月18日,下午三點40分左右,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觀音殿裡,楊惠姍站在一旁合十祈禱,包括琉璃工房伙伴在內,一共近30個人,一點一點把接近完成的千手千眼觀音一吋一吋地用堆高機昇髙到90公分,然後,再一吋一吋地把完全垂直立著的觀音推到鋼結構的供桌上。

所有的工作人員,在集體的齊聲吆喝:一!二!三!一!二!三!的反覆地高喊聲,在室內顯得尤其巨大高聳的觀音菩薩雕像,慢慢移轉著,彷彿那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是由觀音菩薩像自己內部發出,緩緩地移向自己早已確知最終定位。重量達到一千兩百公斤的佛像,到了一個位置之後,沈重巨大的移動突然如山似地嘎然而止。

幾個聲音同時大喊:好!

不約而同地,每個人激動地鼓掌。

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雕塑計劃,楊惠姍在2011年10月5日提出,必須在12月25日完成。

沒有人相信完成得了。

幾乎就在五分鐘之後,佛光山的五位師父,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星雲大師,進到這個星雲大師親自命名為「普陀洛伽山觀音殿」的大殿,大師親自合掌敬拜這一尊高3米88公分的觀音菩薩。

楊惠姍跪在一旁,問星雲大師:師父,您歡喜嗎?

星雲大師笑咪咪豎起大姆指說:「一百分!」

看到這一切,突然想起最近看的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行銷3.0」,他提到馬斯洛(Abraham Maslow)有名的經典人性需求金字塔理論,也就是人類必須滿足生存、安全、歸屬、社會尊敬之後,才會考慮到意義層次的自我實現。

馬斯洛晚年,他曾經懊悔自己早年發表這個理論,他認為這個理論應該倒過來,自我實現的完成才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菲利浦‧科特勒,這位一生談產品、談行銷的大師,近十年來,和所有的行銷理論學者一樣,大量地討論著企業社會責任,甚至直言企業終極的目標,應該向非營利事業學習。

那麼,面對星雲大師;這位14歲出家,85歲完成佛陀紀念館這樣浩瀚的計劃的出家眾,科特勒應該心有戚戚焉地說:吾聞道也晚矣。

至於楊惠姍;這個每天像小孩一樣每日嚷著:我和星雲師父一樣,都是處女座的!在前後73天裡,她最長的連續工作時間,長達47個小時不睡覺,在她的動員之下,更發動了上海、台北的近40位琉璃工房伙伴,終於完成這尊三米88公分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也許是更進一步地說明了,人的自我實現的需求,遠遠地超過生存的滿足。